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word? 管壳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原理管壳式换热器的课程设计!!!100分要具体过程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Φ25×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3m/s。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
2、列管式换热器工艺设计:着重于实际工程中的热量传递问题,让学生掌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的核心工程设计方法。塔设备机械设计:深入探讨了塔体的结构和运动学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塔设备的设计原理和结构特点。搅拌反应釜设计:涉及反应过程中的混合和传质问题,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3、[img=192,196]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zyj\桌面\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mht![/img]图4-49串联列管换热器 当壳方流体流速太低时,也可以采用壳方多程。如壳体内安装一块与管束平行的隔板,流体在壳体内流经两次,称为两壳程,如前述的图4-47和图4-48所示。
4、化工原理课程以单元操作为内容,以传递过程原理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研究各个物理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典型设备的设计方法,过程的操作和调节原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即: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课程设计安排在化工原理理论课之后进行。
5、塔顶采用列管式冷凝冷却器,冷却介质用冷却水。第6节 流程说明由于上游装置没有后加氢单元,所以在重整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烯烃会带到本装置原料中, 烯烃的存在,会导致苯、甲苯产品的酸洗比色不合格,因此必须进行烯烃的加氢饱和。本装置流程包括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和精馏单元两部分。
换热器的应该怎样设计
在确定了传热面积之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所选类型进行具体结构设计,包括壳体的形状、大小、材质选择等。考虑流体的流动路径、支撑结构以及密封性等问题,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完成绘制图纸和制造安装指导:详细绘制换热器的图纸,包括各个部件的尺寸、材料要求等详细信息。提供制造和安装的指导说明,确保制造过程的准确性和安装的便捷性。
换热器型式: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在设计上有不同的要求。传热管径:传热管的直径大小会影响换热效率和流体流动状态。管程数目:管程的数量决定了换热面积的大小和流体的流动路径。传热管材质: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温度压力条件,选择合适的传热管材料,如不锈钢、碳钢、钛合金等。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优化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换热效率、增强材料性能、优化布局与尺寸以及考虑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优化措施: 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换热管材质:选用导热性能更好的材料,如高性能陶瓷或特殊合金,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U形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几点:换热管布局与最小弯曲半径的关系:管径与最小弯曲半径成正比,大管径需对应更长的最小弯曲半径。通常情况下,换热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分程隔板槽两侧相邻管的中心距。U形管弯曲段的弯曲半径R至少为两倍的换热管外径,具体最小弯曲半径可查阅相关手册。
设计步骤一:几何参数设定 启动coildesigner,选择“微通道换热器”类型。通过“快速求解器”,调整参数,如并排芯体数量、管子数量、管长、管高、芯体间距、集流管内尺寸等。输入所需参数,如管的方孔数、翅片每英寸数量、翅片厚度、热阻系数、翅片角度、宽度等,确保设计满足需求。
苯甲苯精馏分离换热器设计
1、烯烃加氢反应单元:原料经过进料泵加压后进入换热器E101与反应生成油交换热量后,进入加热炉L101进行加热,再进入反应器R101,经过烯烃饱和加氢反应后进入热交换器E101冷却后,进入油气分离器V101,油进入精馏原料中间罐。
2、经过加氢处理后的产物,包括三苯馏分(BTX),会被送往萃取蒸馏单元,在这里,非芳烃会被分离出来,而BTX馏分则会经过白土吸附处理,送入芳烃精制单元,从而分离出纯苯、甲苯和二甲苯,这些产品最终作为成品出厂,而副产品溶剂油则会送往罐区储存。
3、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温差控制已成功应用于苯-甲苯、乙烯-乙烷等精密精馏系统。若要使温差控制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则温差设定值要合理,不能过大,以及操作工况要稳定。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种精馏塔上。精馏塔一般分为两大类:填料塔和板式塔。板式塔又有筛板塔,浮阀塔,泡罩塔等多种型式。
4、在苯汽路设置了真空泵抽气,脱苯塔内保持一定负压,可有效降低富油脱苯时的操作温度。负压越大,蒸馏时所需温度就越低。真空泵抽负压可调节范围为0~-99kPa,可通过真空泵出口的回流调节阀控制塔内负压,塔顶压力控制在-70~-80kPa,在较低和较高负荷下运行都对真空泵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