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长征课程概述ppt?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教学课件?

《七律·长征》这篇课文主题是什么?
1、主题: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2、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欣喜,以及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坚信胜利会到来的思想感情。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4、《七律·长征》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七律长征的基本资料七律长征资料简介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七律·长征》是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回顾长征以来所战胜的艰难险阻,满怀豪情写肢猛下的壮丽诗篇。
长征: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经过二万五千里的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事件。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遵循严格的格律要求,如平仄、对仗等。
年9月下旬,《七律·长征》这首诗的创作完成,它见证了历史的一段重要时刻。这首诗的诞生背景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全自身力量,以及为了北上抗日,拯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展开了历时两年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
七律长征教案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起因和目的。 认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困苦以及展现出的英勇精神和坚定信念。 通过品读《七律·长征》这首诗歌,领略长征精神的伟大和诗歌的艺术魅力。 掌握七律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技巧,提升文学素养。
2、《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 学生能默读课文:通过默读,学生能够总结出长征途中四个关键事例。 理解长征精神: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长征的艰辛历程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
3、学习课文 让学生阅读《七律长征》,理解其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征精神和革命信仰。可以通过课堂朗读、分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诗歌结构 让学生分析《七律长征》的诗歌结构,了解七律的基本形式和写作技巧。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