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玫瑾谈社交沟通(李玫瑾讲述的案例)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缘好,遇到困难有人帮!3岁就要培养社交能力
1、一般来说, 孩子0~3岁时最主要的社交仍然是以亲子关系为主,而当孩子三岁过后 ,进入幼儿园就社交圈子就改为了同学, 以伙伴关系为主。正常来说, 孩子1~2岁 就会开始愿意主动去接触其他的孩子,他们已经 具备了初步的社交能力 。这个时候 家长就应该重视起来了,开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2、在《开讲啦》这档节目中,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的一番话才给了我启发,若不想孩子被欺负,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培养他这三种不好惹的能力。在演讲中有青年代表提问,孩子被欺负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要打回去,但李玫瑾教授后来也对这种打回去,给出了更科学的策略。
3、语言表达能力,解决矛盾的不二法门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有着内在的力量,不会考虑用暴力行为作为武器装备。而不善于表达得人,非常容易掉进了情绪圈套,在争端中久拖不决,也把自己放入了绝境。优良的表述,可以让人摆脱困境,可以使人更有自信,也可以影响别人,并获得幸福快乐。
4、但其实这种孩子从小就拥有一个非常宝贵的品质, 就是懂得分享,这也是社交的必杀技 。而 社交能力,又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玫瑾教授曾表示,有些孩子从小就擅长交朋友,只要有一点事儿,肯定有人来帮忙。到一个地方,一打电话就能找到朋友落脚, 这样的孩子走遍天下都不怕,将来自然能成事。
5、可见,想要 培养出一个好性格的孩子,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努力了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在讲座中提到 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好好引导孩子的性格。坚毅、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乐观、热情和社交能力。
李玫瑾提到的男女在交往时不能触碰的禁区有啥
其一,经济界限模糊。在交往中,男女双方应避免在金钱方面过度纠缠不清。比如一方毫无节制地向另一方索取钱财,或者在共同消费时不明确各自承担的部分,这容易引发矛盾和心理不平衡。其二,不尊重对方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空间,若一方过度窥探对方手机、社交记录等,会让对方感觉被侵犯,从而破坏彼此的信任和感情。其三,随意与他人暧昧。
李玫瑾:孩子9岁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吗
情商是怎么回事?李玫瑾教授曾直言:情商意味着孩子在婴儿时期,躺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人的脸、很多声音!因为平时见的人多,跟他说话的多, 他说话就早,从小善于沟通。前面已经提到孩子的 言语发展影响孩子的 社会 性 ,而 影响言语发展的就是 情感 发展 。所以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强调 真是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 。
经过一次讲座我才了解到,那些有着“臭毛病”的学生,往往在班级里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李玫瑾教授的观点中,这些表现往往是情商高的特征。9岁前孩子有’“臭毛病”,多半情商高爱送东西 喜欢见面就送东西,这种行为很让家长不解,而且送出东西后孩子还挺高兴。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就曾表示过,孩子6岁前有以下“臭毛病”,很可能有一个高情商。看看你家娃是吗?爱闲聊 有些孩子俗称“人来疯”,见人就来劲,出了门也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就爱搭讪、闲聊。